〖本章小结〗

  本章概要地介绍了软件质量保证的各种活动及相关标准、文档。全章从九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首先,概要地介绍质量保证和软件质量保证的定义、质量保证活动的主要功能、任务,质量保证与质量检验的主要工作,特别强调软件质量保证是面向消费者的活动,是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方面。
  其次,概要介绍了软件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的实施。其中有面向程序和面向文档的质量保证体系图和质量保证计划。在讨论质量保证活动的实施时,给出了质量目标设定和度量的方法、质量度量和质量保证的要求,特别讨论了实施过程中的TPDCA管理周期。要求对这些概念有所了解。
  第三,概要介绍了质量保证的重要措施 正式技术评审。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了设计评审,包括设计质量和程序质量的审查。为此,分别从12个方面,包括用户要求符合性、可靠性、保密性、可操作性、可修改性、可扩充性、兼容性、可移植性、可测试性、可复用性、互连性等设计质量应达到的质量特性以及从3个大方面(软件结构、功能通用性和运行环境变化)介绍了程序质量应满足的质量特性。要求对每一个质量特性的检查内容要能够有一定了解。
  第四,介绍了软件配置管理。这是一种保护伞活动,是软件质量保证非常重要的活动。要求掌握软件配置管理的5个阶段(配置标识、版本管理、变更管理、配置报告、配置审核)的主要任务,了解基线的作用。其中,重点在版本管理和变更管理,要搞清它们的实施步骤。另外,对配置审核也要搞清它的工作。
  第五,介绍了软件工程标准化问题。在这一节介绍了软件工程标准化能够带来的各种好处,软件工程标准的分类;然后介绍了软件工程标准化的制定和推行方法;接着,介绍了软件工程标准的层次,并给出相应实例。最后,列出我国目前已经推出的若干软件工程标准。其中,重点要放在软件工程标准的层次。
  第六,介绍了软件文档。在这一节概要地介绍了文档的分类、各种文档的内容、对文档编制提出的质量要求等。重点要放在文档的分类和对文档编制的质量要求。对所有质量要求(针对性、精确性、清晰性、完整性、灵活性、可追溯性)的含义必须掌握。此外,对文档的管理要有所了解。
  第七,介绍了软件过程评估和过程改进。这一节主要依据ISO/IEC 12207-1995《软件生存期过程》,将软件生存期的各种活动归入三类十七个过程,并详细介绍了这些过程的主要活动。要求了解所有过程的含义,以及如何归于三类。此外,要搞清过程剪裁的步骤和过程建模的方法。最后对过程改进的主要步骤要重点掌握。
  第八,介绍了软件过程能力评估的CMM模型。在这一节引入了软件机构的成熟度框架、软件机构的过程成熟度等级、CMM模型、关键过程域、关键实践、公共特征,以及P-CMM模型等概念。重点要了解CMM模型,以及如何利用关键过程域、关键实践等建立CMM模型的结构。
  最后,概要介绍了ISO 9000系列标准的主要思想。重点要掌握ISO 9000系列标准的主要特点和科学依据。对于ISO 9000系列标准中各个标准之间的关系也要搞清。此外,对ISO 9001的20项质量要求有一般了解即可。
  本章内容最多,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最多。但相对其他章节,其内容单纯得多,重点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可是,也不要忘记,本章讨论的软件质量保证的方方面面对于成功地开发软件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