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品质量并非在产品检验中得到,而是形成于生产的全过程
��ISO 9000叙述了需方和供方应如何进行有组织的质量保证活动,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软件;规定了从双方签订开发合同到设计、实现以至维护整个生存期中应当实施的质量保证活动。
2、为把握产品的质量,必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为使产品达到质量要求,ISO 9000要求开发机构建立质量体系。首先要求明确供需双方的职责,针对所有可能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都要采取有力措施,作出如何加强管理和控制的决定。对与质量有关的人员规定其职责和职权,使产品质量真正得到控制。
3、应使企业具有持续提供符合要求产品的能力
��这正是质量保证的观念。在生产机构中建立质量体系,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包括技术、管理和人员,都进行有效的控制,可减少、消除和预防质量缺陷。如果能够向管理者和顾客表明,自己的质量体系具有持续稳定地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就能取得两方面的信任。
4、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进行质量改进
��产品质量取决于相关客户的满意程度。而这种满意程度与过程的合理组织和过程的效率直接相关。质量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益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质量改进是长期的任务。不断研究和改善质量管理制度是各级生产者的责任。
5、质量管理PDCA循环
��任何管理工作,包括质量管理,都必须按照PDCA循环进行。该循环体现了管理的规律,参见图10.30。这4个方面缺一不可。当完成了4阶段的循环后,轮子已经前进,整个工作自然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
图10.30 PDCA循环
|
6、质量管理的核心是预防而不是补救
��成熟的生产机构的良好素质表现在建立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后,可以及时纠正,特别是能够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预防是主动的,是在质量事故之前;检验和补救是被动的,事后的,也必然是代价昂贵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