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提高现有系统的可维护性的方法有:

��⑴ 采用备用件的方法──当要修改某一个模块时,用一个新的结构良好的模块替换掉整个模块。这种方法要求了解所替换模块的外部(接口)特性,可以不了解其内部工作情况。它有利于减少新的错误,并提供了一个用结构化模块逐步替换掉非结构化模块的机会。

��⑵ 采用自动重建结构和重新格式化的工具(结构更新技术)──这种方法采用如代码评价程序、重定格式程序、结构化工具等自动软件工具,把非结构化代码转换成良好结构代码。

��⑶ 改进现有程序的不完善的文档──改进和补充文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程序的可理解性,以提高可维护性。

��⑷ 使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实现新的子系统。

��⑸ 采用结构化小组程序设计的思想和结构文档工具──软件开发过程中,建立主程序员小组,实现严格的组织化结构,强调规范,明确领导以及职能分工,能够改善通信、提高程序生产率;在检查程序质量时,采取有组织分工的结构普查,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能够有效地实施质量检查。同样,在软件维护过程中,维护小组也可以采取与主程序员小组和结构普查类似的方式,以保证程序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