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1.3中可以看到三个发展时期主要特征的对比。几十年来最根本的变化体现在:
(1) 人们改变了对软件的看法。
50年代到60年代时,程序设计曾经被看做是一种任人发挥创造才能的技术领域。当时人们认为,写出的程序只要能在计算机上得出正确的结果,程序的写法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人们要求这些程序容易看懂、容易使用,并且容易修改和扩充。于是,程序便从个人按自己意图创造的"艺术品"转变为能被广大用户接受的工程化产品。
(2) 软件的需求是软件发展的动力。
早期的程序开发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仍然是其低级阶段的表现。进入软件工程阶段以后,软件开发的成果具有社会属性,它要在市场中流通以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
(3) 软件工作的范围从只考虑程序的编写扩展到涉及整个软件生存期。
在软件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步,要求软件能与之相适应。然而,软件技术的进步一直未能满足形势发展提出的要求,软件质量得不到保证,软件成本不断上升,软件开发的生产率无法提高。致使问题积累起来,形成了日益尖锐的矛盾。这就导致了软件危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