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小的封闭用户群体内,可以通过人工交换公开密钥,如把它们置于光盘上或其他什么手段,保证用户所用公开密钥的正确性。但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如进行全国性或全球性金融商贸活动,通过人工方法交换公开密钥就不现实了,而必须通过可靠的电子方式来交换公开密钥并保证其正确性。为此,美国提出了公钥基础结构(PKI)的概念:
 
定义   假定A方发送一条消息及他的签名给B方,如果B方拥有A方的公开密钥,就可以验证签名;如果B方没有A方的公开密钥,则向某处索取A方的证书(含有A方的身份信息和公开密钥);如果B方拥有A方颁证机关的公开密钥,B方就可以向该机关索取A方的证书,并验证该证书的真实性;如果B方没有A方颁证机关的公开密钥,则先设法从更高一级颁证机关获取该颁证机关的证书。B方可采用这个过程逐级向上直到他信任的那个颁证机关,即他拥有那个机关的真实的公开密钥,然后逐级向下验证证书,直到得到A方的真实的公开密钥,验证A方的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