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七个阶段的主要工作
(1) 应用规划
规划阶段进行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确定数据库系统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地位。
・ 规划阶段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包括:确定系统的范围;确定开发工作所需的资源(人员、硬件和软件);估算软件开发的成本;确定项目进度。
・ 规划阶段产生的结果是可行性分析报告及数据库规划纲要,内容包括信息范围、信息来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软硬件环境、开发成本估算、进度计划、现行系统向新系统过渡计划等。
(2) 需求分析
这一阶段是计算机人员 (系统分析员) 和用户共同收集数据库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和用户对处理的要求,加以规格化和分析,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作为以后验证系统的依据。在分析用户要求时,要确保用户目标的一致性。-需求分析阶段的输入和输出如图5-7所示:
图5-7
信息需求:指目标系统涉及的所有实体、属性、以及实体间的联系等,包括信息的内容和性质,以及由信息需求导出的数据需求。
处理需求:指为得到需要的信息而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要求,包括处理描述,发生的频度、响应时间以及安全保密要求等。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作为地基的需求分析是否做的充分于准确,决定了在其上构建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做得不好,甚至会导致整个数据库设计返工重做。
(3)概念设计
把用户的信息要求统一到一个整体逻辑结构中,此结构能表达用户的要求,且独立于任何DBMS软件和硬件。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4)逻辑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分为两部分,即数据库结构设计和应用程序的设计。从逻辑设计导出的数据库结构是DBMS能接受的数据库定义,这种结构有时也称为逻辑数据库结构。
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5) 物理设计
物理设计也分为两部分:物理数据库结构的选择和逻辑设计中程序模块说明的精确化。这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一个完整的能实现的数据库结构。数据库物理设计是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6).实现
根据物理设计的结果产生一个具体的数据库和它的应用程序,并把原始数据装入数据库。实现阶段主要有三项工作:
(1) 建立实际数据库结构;
(2) 装入试验数据对应用程序进行调试;
(3) 装入实据数据。
在数据库实施阶段,设计人员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及其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7).运行维护
数据库系统的正式运行,标志着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开发工作的结束和维护阶段的开始。运行和维护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四项:
(1) 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2) 监测并改善数据库运行性能;
(3) 根据用户要求对数据库现有功能进行扩充;
(4) 及时改正运行中发现的系统错误。
维护分为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设计步骤既是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也包括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在设计过程中把数据库的设计和对数据库中数据处理的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分析、抽象、设计、实现在各个阶段同时进行,相互参照,相互补充,以完善两方面的设计。事实上,如果不了解应用环境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或没有考虑如何去实现这些处理 要求,是不可能设计一个良好的数据库结构的。
4.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用户需求调查不完善;
・ 粗糙的数据建模;
・ 不一致的数据结构;
・ 伸缩性能差;
・ 界面不友好;
・ 容错性不高;
・ 维护困难等;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