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型结构;数据模型,包括实体联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 (1) 数据视图是观察数据库数据的三个层次。外部层、概念层、和内部层分别对应于用户的局部数据视图、全局数据视图和系统内部物理视图。与这三级视图相对应的数据模式也分为三个层次: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它们之间的两层映射关系,支持了数据库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2) 应用程序或用户对数据库数据的操作和访问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涉及到对操作命令的检查,显示找到对应的外模式,映射到相应的概念模式,再到内模式,决定读取物理记录的位置,把数据送到系统缓冲区,转换为外部数据放到用户缓冲区。 (3) 由客观存在的事物到数据库存储的数据之间,要经过两级的抽象。由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抽象,和由信息世界到机器世界的转换。在不同的范畴内,使用不同的术语和描述方法。 (4) 世界上千变万化的数据模型,主要分为两大类:语义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前者注重描述现实世界的语义,不住重数据的组织结构;后者不注重数据的语义,注重数据的组织结构,以便产生有效的存储和检索结构。常用的语义数据模型是实体-联系模型,和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它们不涉及到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结构。常用的结构化数据模型有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模型。 (5) 层次数据模型和网状数据模型都缺少坚实的理论基础,数据模型有比较多的限制,实际使用时也不太方便。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模型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严格数学概念基础上的。它用直观方便的二维表格表示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可以直接处理多对多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