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本章内容与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密切相关。课程介绍了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重点讨论了数据库物理设计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存取,这两点都与数据库系统的性能息息相关。因此,本章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了解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过程,熟练掌握数据库物理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学习方法
��由于本章主要是一些论述性内容的介绍,因此除了深刻理解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过程、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特点和目标以外,建议针对一个实际的数据库系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头至尾严格按照课程所讲述的步骤对其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为提高系统的性能,如何进行数据存储和数据存取,以便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物理设计的特点,达到学习目标。

【学习指南
��前面几章重点讲述了数据库的较高层模型,主要集中在概念层(E-R模型)和逻辑层(关系模型)上。本章将简单地介绍与DBMS低层密切相关的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数据库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库的物理设计,而不仅仅是关系模式设计的好坏、SQL语句写的好坏!本章的重点是6.1节、6.4节、6.5节和6.6节,难点是6.4节。请你仔细阅读教材的第六章"数据库设计"(链接到本课程所指定的教材的介绍)以及参考书的第19章"特别的话题"中的19.4节"性能调整"(链接到本课程所指定的参考书的介绍)。

【预习思考题
��1、 数据库的设计大致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什么?
��3、 数据库物理组织的两个方面是什么?
��4、 数据库物理组织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5、 数据库物理组织的对象是什么?
��6、 在不同的数据模型中,数据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实现的?
��7、 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是什么?
��8、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有什么样的特点?
��9、 数据库物理设计的目标是什么?
��10、 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储结构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有什么联系?
��11、 确定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储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12、 什么是存取路径?关系数据库中,存取路径有什么特点?
��13、 影响数据库物理设计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14、 为什么要对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不断地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