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按照数据抽象的三个层次,数据模型也可以如下分类:
1、物理层模型
��物理层是数据抽象的最低层,用来描述数据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例如一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和索引是存放在不同的数据段上还是相同的数据段上;数据的物理记录格式是变长的还是定长的;数据是压缩的还是非压缩的;索引结构是B+树还是HASH结构等。这一层的数据抽象称为物理数据模型,它不但由DBMS的设计决定,而且与操作系统、计算机硬件密切相关。
��2、逻辑层模型
��逻辑层是数据抽象的中间层,描述数据库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这一层的数据抽象称为逻辑数据模型(简称数据模型)。它是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看到的现实世界,是数据的系统表示,即数据的计算机实现形式。因此它既要考虑用户容易理解,又要考虑便于DBMS实现。不同的DBMS提供不同的逻辑数据模型,传统的数据模型有层次、网状、关系模型,非传统的数据模型有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简称OO模型)。
��3、概念层模型
��概念层次的数据模型称为概念数据模型,简称概念模型。概念模型离机器最远,从机器的立场上看是抽象级别的最高层。目的是按用户的观点或认识来对现实世界建模,因此它应该是:
��⑴ 语义表达能力强;
��⑵ 易于用户理解;
��⑶ 独立于任何DBMS;
��⑷ 容易向DBMS所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型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