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领域知识、目标概念、训练实例和操作性准则。
找出:满足操作性准则的关于目标概念的充分条件。
其中,领域知识是描述相应领域的事实和规则,在学习系统中作为背景知识,系统用它来证明训练实例为什么可作为目标概念的实例;目标概念就是要学习的概念;训练实例是为解释学习提供的一个或可数的几个例子,解释学习正是从该例出发,通过运用领域知识进行证明,最终推广出目标概念的描述;操作性准则用于指明哪些测试在运行时容易判定,指导系统对描述目标的概念进行取舍。整个过程为目标引导,反向推理。
注意:解释学习与实例学习不同,解释学习分析的是一个或少数几个例子,加上知识库做出解释。而实例学习分析的是一个样本集,一堆例子。解释学习起源于经验学习,用存储结构保存过程,用符号来标记存储结构模型的方法。存储块叫做chunk。
解释学习的学习过程分为两步:首先运用领域知识找出训练实例为什么是目标概念的证明(即解释),然后按操作性准则对解释进行推广,从而得出关于目标概念的学习描述。学习描述既是训练实例的一般化,又是目标概念的特例。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产生这样的学习描述,作为目标概念的有效识别器。
求解问题时从知识库中寻求规则,然后进一步对规则进行分解推理,反复进行,直到求解结束。总的概念是目标引导、反向推理。过程可以表示为:
目标问题 → 规则一 → 子目标问题 → 规则二 →。。。
目标问题称为“前件”,规则称为“后件”。该方法的学习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前件、后件的反复转化过程,即前件 → 后件, 而该“后件”又将成为下一个推导的“前件”,周而复始。
得到解便可证明该例子的目标可满足,并获得了证明的因果解释结构。
产生的解释结构的方法有2种:
1 所有的算子构成动作序列,作为解释结构
2 自顶向下的遍历证明树结构
为了证明该例子满足目标概念,根据知识库中已有的事实和规则分解目标,直到求解结束。一旦得到解,便完成了该问题的证明,同时也获得了一个解释结构。解释的构造可以在问题求解的同时进行,也可以在问题求解后进行。
|